随缘度日

随缘度日

朱仙镇散文2025-04-18 00:41:27
一早,把女儿送进校门,脚步刚来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了隔壁办公室传来的女同事尖尖的嗓门,似乎带着点懊恼,待我来到位置上,就已基本听清楚了懊恼的原因了,又在抱怨高三奖金的分配方案了:现行的分配方案让个别人
一早,把女儿送进校门,脚步刚来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了隔壁办公室传来的女同事尖尖的嗓门,似乎带着点懊恼,待我来到位置上,就已基本听清楚了懊恼的原因了,又在抱怨高三奖金的分配方案了:现行的分配方案让个别人拿得太多了,比其他人多得多了。
开了电脑,坐下来,依旧先打开李娜的《南无阿弥陀佛》。我不知道能够把一首《嫂子颂》唱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李娜当初为何会走上相伴古寺青灯落发修行的道路,简单思维的我不想去琢磨更多的因缘,只想静静地享受听到她的歌声的那一刹那心底的震颤与净化。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反复吟哦与熏陶中,心,渐渐地,又平静了下来。
很多年来,似乎都在得与失中权衡定夺,并为之欣喜为之叹息。年少的时候,会因为母亲总是毫无理由地夸我恃宠而骄,也会因为父亲把好吃的东西全给妹妹却一点不分给站在他身边眼巴巴等着的我而心生不平;上学了,又因为老师的表扬而自喜因为同学的垂青而自傲;考功名了,因为“跳农门”形势的逼迫选择了自己并不想从事的教师职业,怅惘了差不多整个暑假,这一份怅惘应该是在写了一篇题为《选择》的小文章自我排遣之后才得以减轻;恋爱的季节,因为客观存在与主观意愿的不投缘而分分合合,在这样的分分合合中,年轻的快乐和忧愁也就留在了曾经的路上;工作曾经是那么的激荡人心,站在三尺讲台,望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曾经由衷地感到当初的选择无所谓对错,当被学生簇拥着在花前树下小桥边留影的时候,当把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学生送出校门的那会儿,我知道眼泪是咸的,咸里还带着点甜味儿。成家了,外人的眼神和语气告诉我这是一桩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婚姻……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悬崖边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纷扰的世界,曾经,我迷失了自己的心性。
佛说:错误的根源在于你追求了不该追求的东西。
回首,惊异地发觉自己四十年的人生路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学校到学校。一千多年前,韩愈就作了规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求学的路上,一直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我没有天生丽质,也没有拾金不昧,到底是什么原因,答案是在自己也成了老师面对比我的老师承受得还要重的压力之后才明了的。于是我知道,我的老师和我学生的老师都重复了一个错误:传道了,受业了,却没有解惑。
很小的时候,总有一个类似于“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如骨鲠在喉;长大一点,少年老成,很多次都带着研究的目光望着父母的背影思考“男人和女人为什么要走到一起”,也有时仰望星空,会琢磨奶奶的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的可靠与否。无人解答的问题就像一块块石头,坚不可摧,日积月累中,就堆成了山。没有北山愚公移山的坚定就注定了我人生道路的崎岖险要:在忐忐忑忑的的行走中,总在参照着别人走过的路或正在走的路,以此作为评定自己所走道路的正确与否;在反反复复的利益权衡中,光华褪尽,渐渐地、彻底地。
当枕边人把他亲手写上的由不得我拒绝的离别呈到我的面前,蓦然回首,发觉自己的确早已踏出了红尘万丈。
那一刻,只想停在这不再走下去,让悲伤再也不能在我的生命里上演……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潜早就在《归去来兮辞》里呼唤过了,只是他呼唤的时候,我不在状态。”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太阳永远不会变成月亮,昨天过去就永远只是昨天,这个道理颠扑不破,我懂。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清晨,点燃一炷香,在袅袅升腾的烟云里,凝望菩萨的慈眉善目,看着氤氲在菩萨头顶的智慧之光,仿佛也就尝到了来世的我徜徉在青山绿水间的那份惬意;傍晚,静静地坐在不谙世事的女儿身边,聆听她细数白日里的欢愉、憧憬还有委屈、迷茫,适时地补给“别怕,有妈妈呢”的能量,让笑容一次次重新绽放在稚嫩的小脸上;深夜,在辗转反侧中煎熬,又何不在“阿弥陀佛”的佛音中放松自己疲劳困顿的身心呢?
随缘度日,妇复何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