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酿成的痛

时代酿成的痛

有子万事足散文2025-08-06 19:22:25
第一次见到《小团圆》是在它刚刚正式发表的时候——2009年,那是只能在报纸上看他人如何畅谈《小团圆》,品悟张爱玲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时过迁移,当我重拾《小团圆》一书时也不面对其中人物的跌宕起伏而惊骇。
第一次见到《小团圆》是在它刚刚正式发表的时候——2009年,那是只能在报纸上看他人如何畅谈《小团圆》,品悟张爱玲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时过迁移,当我重拾《小团圆》一书时也不面对其中人物的跌宕起伏而惊骇。可以说《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一本《小团圆》可以影射出她人生的重要时刻。
小说的主人公九莉就可以看做是张爱玲,从其一开始就读于香港大学,母亲蕊秋来看望她却也不忘与新男友交谈就可以想到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并不美满。她生于一个乱世之年,中国正四分五裂,等待着外侵者魔爪,却有一个显耀的家世,她是李鸿章的后系,那也注定她母亲与父亲的婚姻是个包办式的悲剧,若是不处于那样一个乱年,清统治仍能延续,或许其父母的婚姻能够维持,但那样一个年代西方新式文化来袭,自第一个娜拉上演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迈出跨世纪的一部——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这样使张爱玲在经历了一小段美满时光后惨遭突变,父母分离,尽管后来后母到来,在一个孩子的心中也埋下了阴影,但同时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女子,她对母亲这样的做法也是欣赏的,她曾经批判孔老夫子影响千年的封建制度,她间接地仍未它残害一代代的人。《小团圆》中我们可读出母亲是爱她的,她也是极其依恋母亲的,母亲在张爱玲心中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我们可以说是母亲黄素琼造就了一代才女张爱玲。
那么父亲对于张爱玲来说是怎样的呢?我想在童年时期父亲对于张爱玲是亦师亦友的,小说中有个九莉在家时经常出现的镜头——九莉来到父亲书房寻书、看报、背书给父亲,那样的回忆在我认为是美好的,但在后来自父母离婚,父亲长期吸食鸦片,家族步步衰落,为了出国留学她哀求父亲却引来后母的谗言导致她被关,以及父亲对她的狠心、不惜要打死她,让她彻底寒心。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张爱玲缺少父爱,那么这也就为她今后的人生旅程做下一个铺垫。
在人生的高潮部分,九莉在不断发表文章的时候,与在牢中的邵之雍开始了书信来往,因为张爱玲的文章她们相识,他们年龄差距可以说是大,或许他们的爱就是精神沟通的成果,但我认为这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童年时的张爱玲缺少父爱(就像我上文所提的),她年轻时与蕊秋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她缺少一种父性的关怀,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掺进了九莉一种对父爱的期盼。尽管邵之雍是汉奸,但九莉还是义无返顾,她与邵之雍结婚了,邵之雍是汉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她与他结合,无疑她成了焦点,被世人唾骂,但热恋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她们被爱迷昏头脑,最后邵之雍一次次地背叛终于使张爱玲忍无可忍,但她很干脆,尽管心里痛。离婚后她想逃离,张爱玲一篇名为《有女同车》的散文中写道“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鱼胡兰成的离婚对她打击很大,她第一次的婚姻与爱情,结局是悲怆的,而她只有默默承受,无法书写,“永远永远”,或许也正因此她笔下的人物结局都是悲式的。
尽管后来张爱玲再婚(小团圆中九莉与燕山交好),但与胡兰成的感情是永远永远无法弥补的痛,而《小团圆》名为“小团圆”在我看来却也做不到团圆,她的一生以及她的家族恰似《红楼梦》中的辛酸与最后的衰败,她孤独地死在了异国的公寓,让世人不禁扼腕叹息。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迷,也是时代酿成的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