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之争“羊肠坂”
沁阳市太行山深处,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因道路狭窄盘亘似羊肠,故得名“羊肠坂”。它“北达京师”,“南通伊洛”,可谓中原地区的“茶马古道”。12月中旬,沁阳作协的几位文友慕名而至,与隆冬时节聆听了一次古今战
沁阳市太行山深处,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因道路狭窄盘亘似羊肠,故得名“羊肠坂”。它“北达京师”,“南通伊洛”,可谓中原地区的“茶马古道”。12月中旬,沁阳作协的几位文友慕名而至,与隆冬时节聆听了一次古今战场的悲壮史。古羊肠坂道周代已有,历来被视为战略要地,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必夺之。更是过往文士武将笔下的渲染之墨,尤为曹操的《苦寒行》而著名,诗中“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可见当时“羊肠坂”的艰难曲折。此道位于豫西北与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南起河南省沁阳市的新店村,北达山西省晋城的河堤村,全长120华里,属古代太行五径之一。而位于豫晋交界之处的沁阳市常平村北至山西碗城村的一段长2.5公里,因其山脊迥旋,沟谷纵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被称为羊肠坂上的咽喉要道。
1939年春夏之交,侵华日军妄图经羊肠坂进入山西,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国民党第四十军115旅与八路军合作,在常平一带阻击日军近两个月,消灭日寇2000多人,同时也有30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
站立断壁颓垣,瞭望历史长廊所篆刻下的沟壑印迹,马嘶声声,风流人事,羊肠八百盘历历在目;触目英魂碑林,聆听太行山上谱写的战歌,炮声隆隆,血染疆场,保家卫国恍如昨天于耳鬓厮磨。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和平、安居这些字眼,此刻方才悟出其意,令我倍感的珍惜与欣慰。然过往的已经逝去,今天的却依然在继续,因为它是羊肠坂,历史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就注定它将成为必争之地。
陪同上山的常平村委负责人,给我们讲了羊肠坂上正在发生的争夺一事。
事情的起因缘于常平与碗城这两个豫晋交界村的山地划分问题。目前留存最远的凭据,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在山顶上立着的一块界碑,上面清楚地界定了两村也是两省的分割线。几百年来,一直为双方认可所延续,村民在各自的地盘上春种秋收,相安无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认知程度的加深,两村都对羊肠坂这块历史招牌情有独钟,昔日无人问津的荒石道一下变成了香饽饽,羊肠坂,这个经历过无数争夺的弹丸之道,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2001年,两省政府一纸裁定将隶属常平村的一段“羊肠”划在碗城村的名下,这对祖祖辈辈在此生息的常平人来说可谓当头一棒,自是不肯屈就。近几年,常平人自筹资金开发羊肠坂900米,硬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弯曲的脊梁,为这片荒山装点颜彩,闯出了名堂。处南而居的碗城人看着这一切眼岂不红,先是偷偷地将界碑推下山梁,前段时日,又率兵备马予修复古城遗址。得知消息,3000余常平人一呼而上,区区20余户的碗城村自是不能相匹,无奈地卷起铺盖回家了。
在山的腰间,常平村的老张以口中之津擦拭着断为两截的界碑,对我说:“看看,这万历年间的字迹清晰可见,房没有了可以盖,钱没有了可以挣,但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不能再生的,丢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如果羊肠坂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丢失,不仅愧对祖先,也会在子孙间留下骂名。你一定要好好地照照。”老张的肺腑之言,让我感受到一个大山的儿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感受到一个子孙对自己肩上的任重使命,真情厚意岂是你我这些个局外人所能体会的了的。
下山的路上,一直陷入沉思之中的我既喜亦悲。日转星移,世纪交替,太行山这座逶迤在中原大地的巨人,愈发显现出它深厚的积淀,千年古道也以蜿蜒敏捷的姿势向人们昭示它独特的魅力。大山里的人看到了,也感悟出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远远胜于其物质财富,他们不再止步于靠山吃山,填饱肚子,更需要吸汲精神养份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这不能不说是一次进步,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古今羊肠坂之争,我们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是霸业之争,抗战时期是正邪之争,而当下却是传承之争,三者目的不同,手段不一,意义也今非昔比。常平与碗城之争,让我们感受到两界村民对羊肠坂的深情挚爱,对传承文化、建设文明家园的迫切期望,此乃发展竞争,良性竞争,这种争是美者之争,智者之争。在此前提下,相信他们定能化干戈为玉帛,变情仇为手足,齐心协力,勤劳致奋,用心血保护这片精神家园,为千秋万代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我想,这应是羊肠坂的精髓所在。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沁阳人,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知晓几许?又对保护与传承奉献几滴?先进的城市文明与浓重的知识熏陶,竟是让我只想为子孙留下钱财,攒下家业,怎知晓,钱化了灰,业焗为土,子孙们还会记住什么?思来想去,我不及那些个山乡百姓啊!愧疚之意不觉让我低眉抚胸,悲戚由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