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行脚·朗溪之旅(一)

五溪行脚·朗溪之旅(一)

音讯散文2025-08-08 11:54:04
2007年2月3日晴星期六丙戌腊月十六日戊辰丙戌冬末梢,阳光明媚。我起床后,就在黔城西正街口往事如风网吧上网。上午九时许,洪江市旅游局杨顺辉打电话来,约我前往会同县朗江镇东城古村一行,考察唐朝郎溪县古
2007年2月3日晴星期六丙戌腊月十六日戊辰
丙戌冬末梢,阳光明媚。我起床后,就在黔城西正街口往事如风网吧上网。上午九时许,洪江市旅游局杨顺辉打电话来,约我前往会同县朗江镇东城古村一行,考察唐朝郎溪县古城遗址,为时两天。挂掉电话,下机,离开网吧,转东正街,到古东门,左斜踅道往钟鼓楼,沿着古城垣下行,再走人民路前往黔城汽车站。
到达黔城汽车站时,洪江市旅游局杨顺辉与洪江区退休老干部杨贤虎已在此等候多时。杨顺辉临时告诉我,这次考察活动,先去托口考察,然后坐车螺丝塘水电站,再坐船去漠滨,再坐车去东城考察。洪江市托口镇三里村、会同县朗江镇东城村二地,皆在争夺唐朝郎溪县古城遗址。杨顺辉的唐朝郎溪县古城遗址考察路线和行程规划是对的。
久候汽车不来,遂步行到五里坪广场边的新都酒店门口,坐上面的,前往托口古镇而去。在面的车上,作为旅游局的核心人物,杨顺辉对托口古镇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托口镇因位于清水、渠水汇合处,两水互为顶托,故名托口。位于洪江市西南部,属湘黔两省四县市(洪江市、会同县、芷江县、天柱县)交接地,东与江市镇连,南接会同县,西与芷江侗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沅河镇为界,土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22公里。2002年末全镇辖16个村,17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7592户,总人口26478人,非农业人口2585人,占总人口的9。8%,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1259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8。9%,人口出生率11。6%,自然增长率7%。
托口是历史悠久的古镇,老街店铺、商号、会馆、豪门巨宅大多保存完好,有诸葛城遗址、朗溪书院旧址、曹永湘旧居、三府馆会馆和侗家风格的赵佑明宅院、龙盘街木商文化区、俊杰楼、清泰街、杨公庙码头等二十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已被洪江市挂牌的风景区有:诸葛城遗址、刘同庆油号、万寿宫码头、豪华住宅区、清泰街。
位于沅水上游的洪江市托口镇,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年文明史的古镇,静卧在湘黔边陲的角落里,仿佛被历史遗忘了一般疲惫不堪。因为古镇南郊崛起的新街更显了古镇老街的冷清,因为有了一条新街,老街幸运的逃脱了无序建设的的肢解和毁灭。但在日益加速的现代节奏的车轮下,它躲过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吗?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民间文化人士,对托口古镇的最后记录已是刻不容缓了,特别是正在动工的托口水电站将使这神秘的千年古镇及周边瑰丽迷人的山水景观尽淹水底时,作为一个了解古镇沧桑,珍爱古镇文化的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心灵留下终生的遗憾。
即将兴建的托口电站,位于洪江市托口镇境内,是沅水流域梯级开发第三期重点项目,是目前我省拟建水电站中最大的一座。洪江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10月15日与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了《托口水电站招商引资协议书》。托口水电站坝址位于沅水上游,湖南省洪江市托口镇下游3。5km,是沅水干流的第5个梯级电站;电站正常畜水位250m,死水位235m;电站装机81万kw,每年平均发电量23亿Kwh。口电站总投资预计60亿元人民币,由湖南武凌公司承建。根据中南设计院现场勘测设计确定,托口电站装机容量为81万千瓦,正常蓄水位250米,坝顶高253米,是大库容、年调节坝后引水式电站。托口电站采用引水方式布置,主要建筑物由东岳寺主坝、王麻溪副坝、白土冲副坝及河湾地块防渗工程4部分组成。
电站水库淹没涉及我省洪江市、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天柱县,淹没耕地1.4万亩(不含林地)以上,涉迁移民3.6万人以上,其中洪江市托口镇15个村、2个居委会和螺丝塘电站被淹,托口集镇需整体搬迁。托口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涉及湖南省洪江市的托口镇、沅河镇和江市镇,芷江县的大垅乡、碧涌镇和冷水溪乡,会同县的漠滨乡和朗江镇,贵州省天柱县的翁洞镇、江东乡和白市镇等11个乡镇共58个村。水库淹没影响面积50平方公里,干流回水长度约56km,主要支流渠水回水长度约29km,支流碧涌河回水长度约12km。淹没影响人口约4万人,房屋200万平方米,耕地1。8万亩,淹没乡集镇6个(托口、大垅、漠滨、朗江、翁洞、江东),淹没影响水电站约4。4万kw。
为了抢救即将被淹没地区的旅游资源,这次我们前往被淹没区的洪江市托口镇、会同县的漠滨乡和朗江镇考察,目的是想在托口水电站建成后,能够在此烟波浩淼的西海区域内,营造几处水上旅游项目。而洪江市托口镇的三里村、会同县朗江镇的东城村二地,皆在争夺唐朝郎溪县古城遗址。我们可以借考察唐朝郎溪县古城遗址的机会,策划西海旅游风光带。
我坐在开往托口的车上告诉杨顺辉说,托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人杰地灵,单民国时期在黄埔军校读书的学生,就有十一人,他们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家住托口高等小学校的邓茂材;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家住湖南黔阳托口叚家桥王宅的王心敏(字智泉);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家住湖南黔阳托口万顺和的曹彬(字克□);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家住托口的王心纯(字淑庵);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家住托口新街粟源兴的粟仁杰(字俊臣);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家住托口张永茂的张仁德(字怀之);黄埔军校第八期学生、家住托口的曹永湘(字文瀚);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托口鹳鸟坪的张华绍(字卓英);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托口的钟芳鼐(字国器);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托口黄氏寓庐的黄浚(字涤民);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托口杨利盛的张华绪(字俊夫)等。此外,还有许多附近地方通过托口作为信件中转站的黄埔军校学生,譬如说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家住芷江的杨明倬(字锦云),就是通过托口高等小学校作为信件中转站;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学生、家住芷江的杨志华(字震球),就是通过托口瞿畊之转的;黄埔军校第二十期学生、家住会同漠滨的杨滋武,就是通过托口漠滨邮政代办所作为信件中转站;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芷江的杨学海(字伯渊),就是通过托口镇邹合兴转黄家庄;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学生、家住芷江的曹哲(字齐治),就是通过托口杨家巷冯有常转交。在这些黄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