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的春天

沈园的春天

三论散文2025-07-17 11:58:22
向往绍兴沈园的这一古越之地的时候,忽然发现徐渭的“青藤书屋”也在那里,于是多了一个好去处。书屋在阡陌众巷中,几堵刺眼的白墙上写着红字,指引我穿街走巷,不起眼的窄巷,在闹市中悄然寂静,我仿佛闻到了昔日这
向往绍兴沈园的这一古越之地的时候,忽然发现徐渭的“青藤书屋”也在那里,于是多了一个好去处。
书屋在阡陌众巷中,几堵刺眼的白墙上写着红字,指引我穿街走巷,不起眼的窄巷,在闹市中悄然寂静,我仿佛闻到了昔日这位潦倒文人的穷酸腐儒之气,却也更深地感叹他的命运多舛,艰涩硬朗。
五元的门票或许能说明什么,或许又不能说明什么。
一帘幽门,竹影依依,卓尔不群的挺拔,不失雅致,不乏情趣,一眼便望尽内中景物。只如此大的一个院落,你可以想见他在那幅最著名的《墨葡萄》上面的题书:“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尤其最后“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他便是在这样穷困潦倒的境遇中,与世长迟,身边陪伴的,一狗也。
天才超逸的文长二十岁考取秀才,但之后八次乡试八次落第,终身不得志。其还被《大明王朝》中的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就如同杜甫身在成都的草堂之中。随着后来屡屡失意,加之婚姻上的不幸,他一度丧失心志,多次自杀,且自杀手段另人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曾经一度发狂杀了妻子,下狱七年。
正厅如此简单,如此狭小,其落魄可见。每及此时,我总想到荷兰画家梵高,其身世与之可谓同病相怜。身前的凄凉孤独,穷困交加;生后,作品被世人惊叹,拍案叫绝。
五十四岁在朋友帮助下出狱的他,终于开始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写诗卖文,当时子长字认为自己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却没料到自己最不看重的绘画却是他声明远扬的锐利法宝。当然他的文章也曾叫“公安派”的领袖人物袁宏道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之后大力搜罗他的文章,研究和宣扬,并写就小传《徐文长传》,成为他的第一个知音。
绘画上,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应该说绘画是他最好的发泄方式,最不经意,却最表达心志向往的倾泻语言。有内心的寂寞色彩,也有明媚阳光的倾洒。
疯狂的天才徐渭走笔如飞,画下这幅泼墨淋漓的(荷花图),恣意任性的荷叶,飘零的苇草在疯长,那种弃世的落寞,那种生命的冲动,浪漫的诗人徐渭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徐渭、大写意中国画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象征。
徐渭草书李白书。馆内有很多文长的书法作品,可不许拍照。文长的草书不大为诗人欣赏,因为他们不懂得他苦闷结郁的经历,不明白他才情的埋没,志向的难以伸张,悲苦的人生际遇,生存与生活,乃至精神,一个个的层次,一个个的难以如愿,这样的人生,你还必须活着,上天不让你死,赋予你必须活着接受炼狱的使命,天命如斯,你别无选择,一路坎坷而下。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愿作“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是不是有诸多的艺术家都有象他和梵高这样身前不为人知,身世坎坷险恶痛苦,身后却大放异彩,让后人顶礼膜拜,景仰喟叹。
后园,小,暗,却有同意口古井,文长人当如古井:深而无须多余的言语,一书一诗一画一文,满身穷酸腐儒味,也让人怀想惦记到永恒。
走出青藤书屋,却走不出青藤居士的世界,雨在这个春天的开始,淅淅沥沥,落下的不是悲哀,而是希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