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选择
人生道路面临着诸多选择,有的凭信念、有的凭爱好、有的凭机遇、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上级指派……不尽相同。但一经选定,就得走下去。不盲目,不随俗,即使前景暗淡,也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向前,寻求柳暗花明的时机
人生道路面临着诸多选择,有的凭信念、有的凭爱好、有的凭机遇、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上级指派……不尽相同。但一经选定,就得走下去。不盲目,不随俗,即使前景暗淡,也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向前,寻求柳暗花明的时机。成功人士一般都有过这种经历。在中国,谈论房地产,几乎不可能不谈到潘石屹,他的人生道路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父亲曾经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平反后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河北一所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这是一份令人眼馋的工作,对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次他陪一个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去领办公桌椅,那位大学生挑了很久,也没有满意的。潘石屹问:不就是一张桌子吗,干嘛要挑这么久?那位大学生说:因为它可能要陪伴我一辈子,所以我必须挑仔细点。这句话使潘石屹心头一震,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一杯茶、一份报纸的办公室生活,要去开辟自己的天地。他辞职后选择了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被外界描述的潘石屹“创业资本”。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这笔“创业资本”首先是花了50元请人带路,他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于是有人调侃的说:潘石屹的创业是从偷渡开始的。潘石屹的选择是出于他“务实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他对渐呈趋势的“未来新世界”有超前的预见。这种信念促使他放弃安逸的工作,去走一条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走过的路。虽然,他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轻松,但他终于走过来了。
无独有偶,从偷渡开始传奇人生的,中国还有一人,他就是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现年55岁的林毅夫,30年前是国民党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本名林正谊。1979年的5月16日夜,他做了一个惊人的抉择,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改名为林毅夫,在大陆重新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说实在的,1979年,我们才刚刚从文革的噩梦中惊醒过来,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而那时的台湾已经相当富裕了。年仅26岁的林毅夫已经是一个连长,和他的年龄相比,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官了。他弃富奔贫,确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他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作出令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林毅夫在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中做了说明:“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促使他做出了令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林毅夫到大陆后,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后来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他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穷人经济学”等一系列理论,成为中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2006年,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向林毅夫发出邀请,请他在2007至2008年度的讲座上发表演讲。同年2月4日林毅夫被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决定任命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开创了他传奇人生的辉煌生涯。
选择是一道门槛,舍弃门里安逸的生活,选择门外的激风骤雨,既需要信念,也需要勇气和胆量,有时还要靠机遇和运气。所以成功的门更青睐于那些有着坚定信念和有勇气有胆量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又是清明烟雨时
下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再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