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老师的歌,献给教育的痛

献给老师的歌,献给教育的痛

照样杂文2025-04-16 05:14:04
今天早晨我叮嘱孩子:到学校别忘了问一声老师节日快乐。上午办事回来不知怎么想买一份报纸看看,因为厌看虚假无聊利欲熏心的报纸已多年了。然而,看完这份报纸便产生两个冲动想法:第一个冲动是想把我的那篇《告自杀
今天早晨我叮嘱孩子:到学校别忘了问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上午办事回来不知怎么想买一份报纸看看,因为厌看虚假无聊利欲熏心的报纸已多年了。然而,看完这份报纸便产生两个冲动想法:第一个冲动是想把我的那篇《告自杀同胞书》贴到红袖论坛的读书杂谈栏目里,因为今天还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第二个冲动就是还想写第五篇(不包括诗)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献给这第五个老师节。
每个人都会对“老师”这个大名鼎鼎的名词心生崇敬,这个高尚而神圣的称呼也往往会唤起人们对曾经的青春时光的温馨怀想。
记得已过世的妈妈一辈子都在埋怨她的父母因重男轻女而没让她念书,所以使她遭受一辈子的罪。妈妈十分懂得知识的宝贵,很是羡慕和尊敬有知识的人。所以无论生活多么困苦不堪,妈妈还是有了引为自豪的八个读书成人的孩子,其中我的三哥还成为让妈妈引以骄傲的老师。后来,三哥的女儿女婿也都是中学的优秀教师;一个与我非常知心的堂姐也是获得了高级职称的教师。我曾经非常向往有一个高素质的老师爱人,却至今未能如愿。我十分敬仰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很神往这种“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1984年1月31日晚看完电视剧《钟声响了》之后便写留下这样的感慨——
钟声响了
震荡着山村的天
那是艾老师的心声
那是知识的召唤

踏上逶迤的山路
你步入饥荒的林园
努力播种富裕的文明
把智慧向山村铺展
身受不被信任的冷遇
心蒙不被理解的寒酸
你毅然放弃安逸的享受
走进风雨交加的夜晚
离开自己心爱的玲玲
背着他人的希望归还

钟声响了
我双目泫然
它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激荡着山民捧来的情意和渴盼
回应着孩子的呼喊呵
传播着妈妈的信念
(已发表于红袖的《希望的使者》)
还曾于1990年12月27日晚为亲属的孩子参加学校的元旦联欢会节目而写下这首即兴之作——
我是航海者
从你的指尖出发
老师
你是知识海洋里的灯塔

你默默扩展着园林
期望滴落在春秋冬夏
老师
我是你脚印里长出的绿芽

你用不倦的信念
书写人生的酸甜苦辣
老师
我是你的粉笔在黑板上洒落的年华

当我攀上真善美的境界
化入你用青春
精心设计的图画
呵老师
那时
我就是落在你白发上的雪花

当我沿着你的视线走出奇迹
我会回首攻读
你脸上皱纹里深藏的心里话
呵老师
那时
我就是你夕阳映照的彩霞
(也发表于红袖的《献给老师的歌》)
而在我所看过的诗歌当中,我认为歌颂老师方面最最出色的一首诗,是让我赞叹不已且默诵千遍万次的这首《教师日记》(三则)——
1.《甘露》
我是一滴甘露,
哺育着鲜艳的花束,
当蓓蕾绽开青春的笑脸,
甘露的生命正将干枯。
但我并不伤悲——
我自豪,我当了花的保姆。

2.《泥土》
我是一寸泥土,
把希望的种子化作幼苗托出,
当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泥土仍默默地铺在原处。
但我并不伤悲——
我幸福,我是栋梁立足的基础。

3.《蜡烛》
我是一支蜡烛,
照亮勤学者苦读,
当学问装满他人的宝库,
蜡烛确已是西山日暮。
但我并不伤悲——
我的光闪烁在创业者的双目。
(摘自1980.6.10《人民日报》,作者:斯志伟,浙江嵊县)
我永远赞颂真正“桃李满天下”的“辛勤的园丁”,愿他们培植出更多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虔诚祝愿那些哺育出知识雄鹰和精神富翁的第二父母亲节日快乐,晚年幸福!
是的,我一直十分敬仰光荣的教师与其神圣的职业。可是说到我们现在的教育,真是感慨良多一言难尽。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遇所历让我对这一行业大失所望。以我之见,笼统地说,现在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纯洁称职。尤其大城市的教师,说他们好吧,那些多数败类太不够资格;说他们不好呢,其中少数良师又太委屈了。还是老毛说得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左中右上中下。每个行业之中的人都不例外。但在我们当下的整体生存环境中,那些“右与下”远远多于“左与上”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得真好。然而,无须回避,也不可否认,受着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冲击,我们的教育已经变质,它所造就的恶果,正在废毁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让人痛心疾首。
关于缺德教育方面的文章我已写了很多,比如《孩子,对不起》、《当代中国的缺德教育》、《思议中国国民素质现状》、《罪恶滔天的教育》等等,我不想再重复这些文章里说过的有关内容。我们现在都清楚,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等同,没有次要的。而现在的孩子,没被家庭污染,会被学校污染,没被学校污染,也要被社会污染,无论如何也难以保住纯洁美好的东西了。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有时在想,当今中国社会学龄中的孩子,可能采取一种保障机制让他们在家中边玩边学以及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半工半读更好些,免得被学校无德的空气污染,被唯利是图的铜臭教育薰坏,被不讲素质的升学率致残,被应试的题海淹死,成为不知道怎样做人而盲从无主或胡作非为的可怜可恶之人,成为不知道如何生活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非分不辨责职不明的低能低俗之人。
每当我看到那一桩桩一件件为支付高昂学费而使父母遭难甚至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的大学生表现出冷酷无情的心安理得与丧失人性的忘恩负义的悲哀故事时,我都会悲愤交加!我以为,时至今日,向父母要学费那是大学生的耻辱,就像“啃老族”的存在一样,是可鄙的寄生虫观念造成的。被“啃”的老一辈并非都是“老贱种”。他们虽有老观念作祟,也有现实问题的逼迫。他们并不都是感情用事,更多是担心老无所养。这就涉及到国家政策和体制了。国家现在并不是穷得无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