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隶书情操
隶书盛行于汉代,所以叫汉隶,隶书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指战国、秦至西汉初期的隶书,又叫古隶。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隶书盛行于汉代,所以叫汉隶,隶书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指战国、秦至西汉初期的隶书,又叫古隶。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便于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的一项便是《书同文》。由秦朝宰相李斯加以整理,统一了作为全国通行的官方文字小篆。小篆比起前朝文字,在线条、结构、字形等方面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运笔方法上还是圆转悠长,仍未完全摆脱象形的意味,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作为一种便捷的书体,在社会下层中广泛流行。隶书者,篆之捷也,便是明证。魏晋以后许多书法家的主要精力大多用在楷、行、草书上,但隶书并没打被废弃,到了清代,隶书在碑学复兴的浪潮中得到了重振和发展,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隶书艺术的高峰。我们学习书法,应当从隶书入手,学习隶书则应以于正端庄、规矩严谨的汉隶碑刻为范本打基础,然后再旁及其它稳步发展。时下,中小学校都开展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纷纷开办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学班,书法教学也颇为热门。但由于教学者对书法的理解不一,施教的观念亦不一,特别是在入门书体的选择上,有说正楷好,有说隶书好,众说纷纾。我倒认为,从我国现代少儿的年龄特点来看,选择隶书入门更为合适。大家知道,正楷是目前使用的主要书体,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在演变过程中,人们从实用出发逐步把它规范化、程式化,其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很严格,法度森严,用笔也相对复杂。因而学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少儿,更不易上手,容易厌烦和半途而废。而隶书则不然,它的笔法相对简单,只要把主笔的蚕头雁尾写好,字体就已经初见雏形,小儿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和入门.亦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少儿学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能够持久学习下去。如果你是一个有悟性的人,再加上老师的指点,你的隶书定会呈现随意活泼、灵动多变、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色呢。
回想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不开心的时候非常之多,偶尔开心也是因为别人在旁边表扬或获奖。但最近稍微明白了一点,其实,书法完全可以不必强求外在的承认,而自然能得到身心的受用就是一种风景。这种身心的快乐,以我的看法,主要来自书法运笔的节奏和力度,就如风琴、提琴,二胡等,隔着几个楼层都能听见旋律,这是因为传统书法主要是熏陶自己身心的缘故。记得庄子庖丁解牛中描写庖丁的动作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说明他的动作如上古的舞蹈一样优美。其实从古代法帖中,我们也可以追溯古人运笔时优美的线路和精致的节奏。一旦我们还原这种上古的轨迹,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到古人书写过程中内心的快乐,同时能象庖丁一样完成优雅的工作,使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
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书法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字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痴情女人要自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