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初月暗惊心

出云初月暗惊心

趋阙杂文2025-12-02 10:25:56
很慢,的确很慢,但是,《月映天涯》的第一卷“初月出云”终于要结束了。累得话都不想多说,呵呵,主要也是因为开学了,学习任务也下来了,所以写起来会比较吃力。但是为了贯彻我一贯严谨严格的传统,坚持不把每次更
很慢,的确很慢,但是,《月映天涯》的第一卷“初月出云”终于要结束了。
累得话都不想多说,呵呵,主要也是因为开学了,学习任务也下来了,所以写起来会比较吃力。但是为了贯彻我一贯严谨严格的传统,坚持不把每次更新的篇幅缩短,比如说把一章拆成上下两篇更新,所以速度就慢下来了。
在第一卷里,《月映天涯》故事的主线和所有的矛盾,基本上都揭示出来或者渐露端倪,人物的关系也渐渐浮出水面。相信细心的读者一定也体会到了三位要人物——应月凛、万斐辰和南宫绝隐之间关系的微妙。另外应月凛的杀师之仇、传说中的奇书“星魂三式”,也成了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将成为后续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二。其他几个人物——万承诫、吴御棠、吴若兰、童崴、贯墟、向昆等人,还有一直没有露面的南宫千启,在后面的故事中也会有各种甚至出人意料的行为。而那个延了期的武林大会,则会在第二卷中成为一个矛盾集中的场景,从而让整个故事再度转变。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多角恋来看的话,就大大的误解了笔者的本意了。
“初月出云“有这样几层意思——“初月”指应月凛,“出云”一方面指她初涉江湖,另一方面指她的真实身份是“出自云家”,云二小姐云络萱的身份,将成为她之后背负的一个沉重包袱。
应月凛这个人物一开始就被设定得非常的单纯,她不谙世事,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第一次出谷以前,她的师父凌月盈可以说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结识万斐辰,对当时的她来讲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她师父的突然去世后,相信读者都已经发现,之后应月凛的性格和她刚出场时有很大的不同——本来是天真单纯,还有点小小的顽皮和促狭,但是突然就变得羞怯而胆小,渐渐地也暴露出没有主见、软弱、轻信的弱点。此外,由于她被她师父教得太乖了,对她师父在心理上也有太强的依赖性,所以师父的突然逝世,对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于是她在心理上曾一度走上极端——但是,同样还是因为被教得太乖了,所以又悬崖勒马,及时地控制住了情绪。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她脆弱的心理防线虽然暂时守住,但是随时有可能崩溃。
当再次遇到万斐辰时,特别又是在自己遇到麻烦的时候,得到了万斐辰的解围,应月凛在心理上更多的,是对万斐辰有了依赖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把他当作唯一的亲人。但是,由于应月凛的心理年龄还处于一个模糊甚至懵懂的状态下,因此很难认为她对万斐辰是喜欢或爱恋。而自此开始的万斐辰对她的真诚帮助,也让应月凛感动万分,这种感激发展下去,就成了在第二卷写到的“倾心”,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而在此同时,南宫绝隐的突然出现和应月凛身世之谜的突然揭开让她更加无所适从。理论上,她应该恨南宫绝隐;但是南宫绝隐童年是由她已故的父母抚养的,同时南宫绝隐对她的父母怀有一种深切的感恩,而且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来找她。因此基于这个原因,本性善良得有些软弱的应月凛也无法恨他,甚至,有了找到自己真正亲人的感觉。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信任南宫绝隐,只是凭着感觉毫无保留地信任——当然幸运的是南宫绝隐一直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月凛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对万斐辰和南宫绝隐的态度。万斐辰对应月凛则是由同情到喜欢,这种感情比较简单而纯粹。至于南宫绝隐,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他的表现带有“恋母情结”的倾向——后来会更详细地解释他这种心态的由来。另外由于他对其父南宫千启的行为心存愧疚,所以默默地关注和保护应月凛——对他来说是云络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寄托。
“出云初月暗惊心”——初入江湖的应月凛,就像是初次踏入社会,突然间接触到了很多事情,让她无所适从,也就有了“惊心”。但是这种“惊心”还不是特别明显,很多事情都只是隐约的不祥预感,所以只能是“暗”——暗自与暗地。
照这样的分析下来,《月映天涯》写得很像一部心理小说了,而且这种氛围也显得有些沉重。相信读者也注意到了,书中对感情的描写并不太多,更多的是跟踪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进行侧面描写。
李宗凌大哥在写给我的书评中这样说:“一个小女孩能以这样的心境来写武侠,很了不起。或许这正是因为她的年轻,她的清爽,让整本书的格调也显得格外的清洁整齐。随着故事的发展,书中一样的会有悲伤,会有爱恨情仇和杀戮,会有血。不过,在这样的格调下,这本书始终会让人觉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纯粹的东西,总会让人感动的。”但是,对于这个评价,我却觉得受之有愧了。
我写的江湖不是一个快乐的江湖,写到后来,也没办法保持纯粹了——随着故事的发展,许多人的野心和阴谋逐渐暴露,人性丑恶的一面也逐渐展现出来。在那样的环境下,我都忍不住担心,我的萱儿,那个单纯善良得如一张白纸的萱儿,应该如何适从?她又会变成怎样的人,那个时候,原来纯粹的东西,还能继续纯粹下去吗?
我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
李大哥还评价说:“(书的)套路很正。从出场开始,就是很正统的武侠路数,师徒俩幽居山谷,小姑娘应邀比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都是武侠最常见的场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场景。”
虽然有这样正统的开头,但是到了后面,却越来越不“正统”,越来越离奇。另外,小说名义上是武侠,其实还是加入了不少仙术和法宝的设定,也许一定程度上应该叫“仙侠”或“武幻”吧。而我这样做还是出于一个理科生的思维习惯——每一件事的发生都要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如果不进行这样一个近于奇幻的场景和环境设定,后面的很多情节将无法顺利展开。
我曾经是一个很偏激的人,爱憎分明,甚至难以接受灰色的存在,希望世界都是那样纯净的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自己也慢慢被磨掉了棱角。爸爸妈妈说这是成熟的表现。但是我有时却忍不住质疑——成熟对我们而言,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所以对于《月映天涯》,你不妨把它看作是我对成长的探讨。成长当然会伴有阵痛,成长当然不会轻松,所以如果你是带着娱乐的心情和期望来看这篇文章,我只好很遗憾地说,让你失望了。
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间的故事发展,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