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愁的陶渊明(二)
第四节归天后期恬淡闲适的生活没过多久,陶渊明便渐渐陷入了贫困。他在《庚戍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21)。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22)。晨出肆微勤
第四节归天后期恬淡闲适的生活没过多久,陶渊明便渐渐陷入了贫困。他在《庚戍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21)。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22)。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23)
盥濯息檐下(24),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25),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类生存有能生存的道理,衣食是最主要的。谁都不种田织布,人类怎么能生存呢?初春就开始操持农务,到年底收成也是可观的。清晨下地去干活,太阳落山扛着农具回家。山里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农民难道不苦吗?只是脱离不了这种艰难。身体确实很疲倦,幸喜不会惹祸患。洗洗手脚在房檐下休息,喝点儿酒心里高兴,面带笑颜。长沮桀溺隐居躬耕的志向,千年之下与我相伴。但愿能长期如此,躬耕田亩无所怨叹。
陶渊明为官几年的俸禄用完了,得靠躬耕维持生活了。这使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朴素的唯物论的认识,为官的人是认识不到的。他在《丙辰岁八月于下潠田舍获》中写道:
“贫居依稼穑,
戮力东林隈(26)。
不言春作苦,
常恐负所怀。”
意思是:贫居靠种地养家糊口,在东林边努力耕作。春耕的辛苦不必讲,常担心收成不好,辜负我的心愿。
生活毕竟是现实的,有时甚至是冷酷的。尽管陶渊明自己有土地,不必象佃户那样租种别人的土地,尽管他在归田后期也努力耕作了,但他仍然陷入了贫困中。他在《杂诗八首》的第八首中写道:
“代耕本非望(27),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28),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缔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29)。”
意思是:做官吃俸禄不是我的愿望,耕作、养蚕、植树才是我的本行。我自从种地就没有停过,却常受饥寒,吃糟糠一样的饭食。我哪敢存奢望,只希望能吃饱,吃上米饭;只希望冬天能穿上粗布衣服抵御寒冷,夏天能穿上葛布衣服遮挡太阳。即使这样低的要求我也得不到,实在叫人心里哀伤。别人都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我却笨拙没有好的方法。天理不通无可奈何。还是喝杯酒吧,暂且忘掉忧伤。
陶渊明不是地道的农民,加上虫灾,水旱,赋税,他晚年的生活非常贫困。他在《有会而作》中写道: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30),孰敢慕甘肥(31)。
惄如亚九饭(32),当署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意思是:年幼时遇到家中贫困,老年时更经常忍饥挨饿。豆麦已是佳肴,谁敢去羡慕精米鱼肉?据说子思一个月只吃九顿饭,我比他稍好些,根本谈不上饮食的好坏。已到了夏天,还换不上单衣,寒衣穿在身上,实在难以忍受。
有时他甚至到了乞食的地步。他在《乞食》(《陶渊明集》)中写道: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33)。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34),愧我非韩才(35)。
衔戢知何谢(36),冥报以相贻(37)。
意思是:饥饿驱赶着我出去借贷,糊里糊涂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走到一个村子里,敲了一户人家的门,难为情地不知该说些什么。这家的主人理解了我的来意,热情地说,“哪能让你空跑一趟呢?”就请我边吃边谈。我们挺谈得来,他就请我喝酒。聊到高兴处,我们每次都一饮而尽。我很高兴交到了新朋友,就即席赋了一首诗,来表达我的谢意。感谢你像漂母对待韩信一样的恩情,可惜我没有韩信那样的才能,心里很惭愧。你的恩情永记我心中,就是死后,我也要报答你。
能送给陶渊明粮食,拿得出酒、菜招待他的人,看来也是个地主,而且是个有文化的地主。他看到陶渊明吞吞吐吐的样子,观其举止,问其姓名,知道来人是社会名人,便慷慨地招待陶渊明,请他饮酒赋诗。
一个世代为官人家的子弟,一个曾几度出仕为官的人,一个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隐士,竟沦落到乞食的地步,他的内心能不痛苦吗?他如果继续为官,他的妻儿就能跟着享福;由于他弃了官,妻儿就只能跟着受穷挨饿,妻儿的抱怨能少的了吗?他在《饮酒二十首》的序中写道: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意思是:我在家闲居很少有欢乐,加上近来夜已渐长,每逢得到名酒,就没有哪个晚上不喝的。很快就喝醉了。
陶渊明在《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中写道:
“负疴颓檐下(38),终日无一欢。
药石有时闲(39),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40)?”
意思是:带病在破旧的房檐下休息,整天没有一点儿欢乐。治病的空闲时间,就想起了你们三人。我们彼此相距并不太远,却为什么感到长路漫漫?”
他在《与子俨等疏》中写道:
“僶俛辞世(41),使汝等幼而饥寒。”
意思是:我竭力辞官归田,致使你们从小就忍饥挨饿。
陶渊明辞官归田,只是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却导致了家庭的贫困,也造成了他终生的郁闷。
陶渊明是生前自己给自己写挽歌、写祭文的中国第一人。《挽歌詩》第二首中写道: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42),何时更能尝?
殽案盈我前(43),亲朋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意思是:活着的时候没有酒喝,今天满杯清酒白摆在那里。杯中美酒泛着浮沫,什么时候能再尝一尝?装满肉食的祭盘摆满桌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