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道德经》
前注:傻子正解:名词,指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文中傻子,来自老妈语录:“没见过你这样傻的孩子”。简称傻子。背诵《道经》和《德经》这场雨任性的下着。从昨天早上便开始了,下午稍事休息,就神清气爽的从夜里
前注:傻子正解:名词,指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
文中傻子,来自老妈语录:“没见过你这样傻的孩子”。简称傻子。
背诵《道经》和《德经》
这场雨任性的下着。
从昨天早上便开始了,下午稍事休息,就神清气爽的从夜里不眠不休到现在。
傻子望着窗外,对雨说:“下吧,赶上今儿个心里比你还爽快,就不再发牢骚了,你也来庆祝我终于背会了《道经》和《德经》吧。这“嘀嘀哒哒”不停奏乐呢!哈,你真有韧劲儿,我会好好去理解你的诗意和浪漫的。”
傻子今儿个真是高兴的疯了,忍不住想说说自己背《道经》和《德经》的事儿呢。
知道老子这个人的时候,傻子是个初中生,为了历史考试多得几分儿,记住了这个春秋时期的哲学家。
后来见到有阳刚彪悍之人以手叉腰自称“老子”时,傻子就暗笑:此老子非彼老子。
那时候对于老子的认识和兴趣,仅仅知道其思想学说《道德经》流传于世,课本解释为其提倡“消极无为”处世哲学理念,因此没有儒家思想被后世重视。
多年后,国学风忽然出现。
电视等媒体经常可见讲学的教授专家,与有同样爱好的人们分享研究心得。那时侯,傻子也只是属于闲着就喜欢“打酱油”者,闻见谁家的香味就去借一瓶儿。
最早留意到《老子》是马未都先生在讲坛解释“观复”博物馆名字时,先生提及出处为《道经》: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偶尔听到翟鸿燊教授的讲坛,非常受益。教授幽默风趣,经常引经据典传授做人处世之道,有些就出自《道德经》。教授也十分推崇此著作中所蕴含的的智慧。
后也曾听过作家王蒙先生点评的《老子》。
就在无形中已被《道德经》所吸引。
家的书柜里尘封着一本书。
闲来无事,就念一念其中的《道德经》。
傻子读此文,就如同小学生偏要学大学的知识。除了可以依靠字典去查其中生僻的字之外,还得不断请教在读的中学生们,重学通假字。傻子又一次犯了傻劲儿:也想自己学着理解这先贤流下的大智慧。
傻子对待读书的态度,一直是“随心所欲”型。除非自己极喜欢的才会上心去劳神。若论兴趣爱好,则是“喜新厌旧”型,尤对明星大腕儿“无情”,今儿觉得这个好看,明儿又认为那个演技超赞,以至于当不上合格的“粉丝”。对读书做学问更是认为离自己太遥远,简直就如同天方夜谭般不靠谱儿,那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
心里虽然明白,但还是喜欢朗读《道德经》,那五千左右的文字,逐渐在心里生了根。
傻子小时侯常常需借书看,为了在允诺的时间内归还,养成了快速翻阅的习惯。常被批“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依然会兴高采烈的在伙伴中交流“心得”。
《道德经》的文字如同天书,只得趁早上头脑清醒些,一字一句的啃,通了这句堵了那句。后来有一阵儿,再也读不进一句话,甚至会忘了自解的句子。深深理解了为何别的著作都以部或篇章计,而《道经》和《德经》要以字数计。
有时侯觉得老子想告诉人们的道理很简单,忽然便又死也不相信会是这么容易的事儿,千古绝学必定会有极其难以理解的藏着呢。
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羞愧的再去琢磨什么才更符合《道德经》的大智慧呢?
眼晕了,烦恼了,终于又回到一无所知了。
有时便恼火儿了,气哭了,喊:“不带这么儿玩的,太折磨人啦”。
丢下书不再管圣人的大智慧,干脆玩儿别的轻松的去了。
放下的一段时间,只是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去结合还存在脑子里的某一句,拿来劝解一下自己,给自己无所适从的思维寻一个出口,为受到压迫的心脏减轻一些负担。也常会用来解释所看到的很多自己所不理解的现实状况,让自己过得更轻松开心一些。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甚易知甚易行”也包括似我之类的庸人?
但为何又有“玄之又玄”一说呢?
傻子理解为“玄之又玄”是指自然,即“道”变化的复杂性,而不是道理有多深奥。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
老子用“水性”极其形象的告诉了我们生存的智慧:首先要具有如水利万物时无声无争的高贵品德,也能随环境的恶化转换自己的形态,能够居下,聚集足够的能量,在恰当时机奔涌驰骋则能无坚不摧。
“现在的《道德经》,版本不一,便各读各解各悟罢,于己有益就可以。”这是傻子经常自我鼓励的话。
好在傻子是为了自乐,不会误了他人。
又来了劲,傻子就先从背全文开始,以便随时琢磨,不误了逛街。
终于背会了全文,也自知缺乏文化底蕴,只能用简单的眼光去理解大智慧了。
心里高兴,就顺口儿疯话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生是面会说谎的镜子
下一篇:生存是个大问题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