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下的古板问题

体制下的古板问题

热平衡杂文2025-11-10 00:51:15
体制下难免有诸多古板、可直接导致本是些人性化的初衷马上转换为没人性的问题。要讲明这话的由来和根据,就需要例子或故事,而且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诽谤体制,这罪名可不小。 在此之前,我苦于没有深入“基层”
体制下难免有诸多古板、可直接导致本是些人性化的初衷马上转换为没人性的问题。要讲明这话的由来和根据,就需要例子或故事,而且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诽谤体制,这罪名可不小。 在此之前,我苦于没有深入“基层”,或者说我不够敏锐,没有够典型和够份量的事例可以来证明这句话,便无从下手。现在不同了,有一个够典型和够份量的事例摆在我的眼前。 
众所周知,残疾人在法律法规当中能够享受某些福利。这是很人性的规定。但在古板的把法律法规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残疾证就把残疾人排除在外,成了福利之外的“健全人”。我们不得不说这就很没人性。这也是开头所讲和通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不废话,来讲事例。在《感动你一生的杂文全集》里,有郁青的一篇杂文《人证》。
文中大意是:一个中年的残疾人没有残疾证,他在上火车前买了和残疾人票价格一样的儿童票。列车员查票时告知他这是儿童票,意思要他没有残疾证就补票。中年人表示自己是残疾人,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要残疾证,没有办法才买的儿童票。列车员不理会:无证,不能证明是残疾!中年人脱下鞋挽起裤腿,给她看只有半个脚掌的脚。列车员斜眼看了看,坚持要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中年人解释:没有当地户口,残联不给办证;出了事老板跑了,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列车员不通情理,列车长来了,问完:“你的残疾证呢?”就是不耐烦而干脆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这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在列车长的坚持下,中年人必须补票,可他没钱。列车员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去车头铲煤,算做义务劳动。
但有一个不同意的老同志站起来了,他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话有玄机地问他是不是男人?列车长不解:这事跟他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老同志很坚定,必须回答。列车长答:当然是。老同志亮出底牌: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周围人笑了。列车长愣住,表示如假包换。老同志不依不饶,学列车长的语调:只认证不认人。列车长窘了。列车员过来解围,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非常不屑地说:你根本不是人!列车员恼了。老同志狡黠地笑了笑,跟她要人证。列车员也随之卡壳。
在局外人的立场,对老同志的智慧很是钦佩。但也不得不思索其中的问题:为什么本是服务于人民的规定,有时候反倒成了刁难人民的条例?为什么初衷是非常人性的考虑,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变样、会不通情理得非常没人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