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下)
四、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创新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校长、教师,最根本的还决定于受教育者——学生。这种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
四、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创新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校长、教师,最根本的还决定于受教育者——学生。这种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的求知欲。探索、钻研的兴趣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首先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这很重要,童真最可贵。因为有童心就容易激发好奇心,有好奇心就会催发求知欲,有求知欲就会产生探索的动力,一旦钻研进去,就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而人的兴奋点高度集中就会有灵感来光顾,就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也就会水到渠成的获得新的发现。持之以恒,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其结果也一定是越来越好。其次,兴趣应从小处培养,重视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看不出生活有多美,原因很简单,就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牛顿、瓦特、爱迪生他们的成功就是归功于对平凡的普通别人不以为然的事物感兴趣。可以说,越是对小细节感兴趣,越能发现问题,也就越有成功的可能。再次,创新并不难,难的是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出来,敢于正确对待老师同学的赞誉,敢于面对别人的误解,一句话,要敢于为天下先。让人痛心的是,当今有太多的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儿,社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学生头脑,让他们只知道瞎闹恶搞。另外,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影响。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五、漫谈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考试
目前,还没有一种方式比考试能更客观公正的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尽管它存在种种弊端。创新教育成果也需要由考试来评估。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始终是教学的无形的指挥棒。假如考试不能体现教育思想的转变,那么创新教育思想最终也不会真正贯彻执行,而只能向形式主义方向发展,其结果也必然是名存实亡。所以,重要环节的考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命题者切实从为创新教育服务的宗旨出发,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以便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我曾注意到,有的学科的考试题目有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一位拔高的不良倾向,还有的题目只是盲目追求形式上花样的翻新,实质性的创新并不多多见。如果“考”与“教”和“学”脱钩,这种消极影响会给教学改革造成很大的被动。每一套成功的试卷都凝聚着出题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套成功的试卷也必然会给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所以,我认为加强对考试这一环节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环节处理得当,必然会给教学改革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前,网络信息对命题人也产生不利影响,许多人包括一部分教研员在一些重大考试中图省事,每次出题,就是上网东拼西凑,试卷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六、附论语文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的首先在于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为交际服务,与此同时,语文还肩负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简单地说,语文的基本性质就是工具性、人文性。令人们伤心的是,语文在学校用得时间最多,真正喜欢它的很少,语文教学成果并不能让社会满意,一个初中毕业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出一篇作文,却错字连篇、语言枯燥、思想单薄;要是让他们当众说几句话,那更是面红耳赤、抓耳挠腮,不知所云。这种令人尴尬的结果确实值得深思,应该说,和英语教学相比,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光是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就能够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学生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呢?这自然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传统教育,从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四书五经再到诸子百家学生都是整本书整本书的背诵,十年寒窗苦读都是这些东西。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能背几本书呢?中考调查发现,古诗文名句默写全对的考生寥寥无几,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学生的积累是多么贫乏,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经验之谈曾经被我们的教育界批驳的体无完肤,痛定思痛,我们发现,这两千多年的古训与现代语言教育研究理论十分吻合,语言学习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信息的接受,占有大量感性材料,而且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来考虑,读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积累信息的过程,同时还是模仿、操练的过程。工具只有在运用的情况下才会逐渐被掌握,思想只有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才能沉淀为自己的意识,这实际是一个有无到有,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因此我认为,语文教育的基石就是阅读,一切改革创新都应该从这里开始。
语文创新教育改革的另一个突破口应该着眼与对语文教师的重新认识。说真的,语文教师最难当,语文学科对他们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语文老师不能是“专家”,而应该是“杂家”,甚至更苛刻一点说,语文就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就是语文。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自己的学生说:“我就是语文”。课本现在是越编越好,可是,任何课本都不过是例子,只要我们领悟了它的实质,我们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拿出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更鲜活的例子来,学生往往对课本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可是当他们一旦接触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马上就来了精神,而这种就地取材、现身说法对学生来说更有价值,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最后,用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名言来结束本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4年3月5日
后记:
这篇文字对我来说很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用电脑写作,由于当时刚刚学习打字,速度很慢,足足用了一星期的时间才敲出这四千多文字。当时办公室里还没有电脑,要到学校五楼一间专门的电子备课室去,每个办公室就一台微机,八九个人轮流用,谁也不好意思长时间占用。所以,抽空就打几行,很有意思。这是第一点值得纪念的。
第二点,当时(2004年)我试图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从宏观上做一些描述,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想了很久才决定从上述六方面入手。现在回头在看时,觉得当时的思考太肤浅,缺少必要的高度,特别是对教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陈晓旭的善举在娱乐圈开了一个好头
下一篇:我看姚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