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动力

永恒的动力

诛晁错散文2025-04-11 11:52:51
能参加《河北农民报》在我的家乡——衡水举办的首界笔友会是我最大的荣幸。3月26日早上起来,儿子有点咳嗽,可能25天吃菠萝着凉了,小肚子还有点涨,我赶紧领他看了医生,还让一位老先生给点拿了一会儿。中午看
能参加《河北农民报》在我的家乡——衡水举办的首界笔友会是我最大的荣幸。3月26日早上起来,儿子有点咳嗽,可能25天吃菠萝着凉了,小肚子还有点涨,我赶紧领他看了医生,还让一位老先生给点拿了一会儿。中午看儿子也没什么事了,我吃过午饭就迫不急待的踏上了开往衡水的班车。
午后的太阳暖暖的,车开到辰时地段时,一片片的粉白色的杏花吸引了我的视线。“阳春三月杏花香,衡水笔会散芬芳,莫叹杏花影消退,朋友笑颜在前方。”满怀激动心情的我在3点多钟到达了衡水车站。按照孟老师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前来接应的车辆。
坐到车上,同大名的裴淑艳谈论着。一会儿,远处走来了一位扎卷发辫的姐姐来到车上,自报姓名说:“我是冀州的李梅晓。”梅晓姐,我一楞,因为她的体质和心境,想象中的梅晓姐我感觉到是非常憔悴而又弱不禁风的样子,但看眼前的梅晓姐,饱满的圆脸上略施粉黛,低领的毛衣,颈上系一条嫩绿色的纱巾,如同春风中飘逸的杨柳枝条,清新而又活力四射。梅晓姐,我知道你已经走出了心中的低谷,妹妹被你灿烂的笑容感动了。
在宾馆里我们见到了时刻牵挂我们广大通讯员和各位农博博友的孟老师,当孟老师把他亲笔签名的《棉海情缘》一书,亲手递到我手上,望着那装帧精美,墨香淡淡的“棉海情缘》,我心潮澎动,情不自禁的说:“我终于得到孟老师的书了……”我知道这不只是孟老师的心血,更是孟老师对我们笔友们深情厚爱,是孟老师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
大概在晚上5点多钟,我见到了同我联系最深的好友爱琴,平时爱琴对我太关心了,有几天不上网,她就短信问候,我发了稿件,她总是第一时间向我祝贺,自从从她那知道我们能在笔会上见面,我就日夜期盼着这个日子,同她好好的说姐妹情。但同她见面后,我们却是沟通不上来,原因是我说的话她听不懂,我也听不懂她说话,我最近从她的博客里才知道她由于儿时得病的原因,造成听力障碍,我对她以前写那些优美有时又带有忧伤的文字有了深刻的理解。但她以她顽强的精神,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挑战,博览群书,笔耕不缀,为自己的人生又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同时我又从她坚强的性格中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晚饭后的自由相处的时间里,我又认识了冯力成、刘会强、王虎、刑银田、张治新、白玉清等多年从事写稿事业的前辈们,我为他们多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中紧握手中的笔,一心一意的为报纸和读者之间搭建桥梁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对写稿事业持之一恒的精神为我这个刚入门的称不上写手的写手在心中树立了一座强大丰碑。
在第二天我们到了“衡水东方周围血管病医院”里,医院的创始人“孙万才”医师在会上把自己的创业与血管病的病理与治疗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我们农民报的领导强振武副总编和陈庚酉主任、李鸿儒主任、韩冬老师等领导做了讲话,孟老师介绍了马树平同志生前的优秀事迹。从他们的讲话中我感动于报社对我们广大笔友的厚爱和期待,医院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和协助。一声声激励的话语,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还有那饱含浓浓情意的奖杯和证书,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感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笔会结束了,朋友们依依惜别后,我坐上了回家的车。朋友们的祝福仍停留在我的耳畔,惜别的泪水在我的脑海里起伏,朋友们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我的心中回荡。“看,妈妈,那是什么?”“那是杏花。”一个小女孩问着,妈妈答到。看那粉白的杏花,在春天咋暖还寒的时候,是什么动力让他们这么早就绽放枝头了呢?是阳光和大地,是勤劳纯朴的劳动人民。我们不也是吗,是这次笔友会,让我们的心中又拥有了前进的动力和航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