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事
那时候,关于那些年的记忆是这样蹦入脑海里。当它来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冬腊月挑着晴好温暖的天儿准备做糍粑、烫豆食,这是准备迎接新年最不可忽略的仪式。看吧,熊熊的柴火燃烧起来,香糯的熟米在父亲他们的
那时候,关于那些年的记忆是这样蹦入脑海里。当它来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冬腊月挑着晴好温暖的天儿准备做糍粑、烫豆食,这是准备迎接新年最不可忽略的仪式。看吧,熊熊的柴火燃烧起来,香糯的熟米在父亲他们的粑槽中粘合纠缠,在我们儿时听来乐笑却整齐的号子声中,他们嘿哟嘿哟地转着圈儿,说笑间还淌着汗水,便生生将整团的糍粑齐心协力使劲儿扯出来铺在圆圆的大簸箕中,再以特制的沾粑粉垫底,拿干净的热毛巾趁势敷平,大张大张的糍粑便这样制作出来,次日待其半干未干透时拿刀子划成小的方块,便可收藏起来留待年关蒸、炸、煮、烤任意待客食用。
而烫豆食则是需要一番技巧,非能者不能出得精品的。村里总有那么几位姑姑婶婶,她们的心巧手儿更巧,年关一近,便成了全村的红人,整天忙于张家李家的灶台间,在白色蒸气中熏红润了脸儿,巧手一张一张地将那豆食从汁倒入锅中,转眼间又以饼状取出,通常在两口锅间辗转,手中在忙,嘴里还在与灶台下把柴的人儿谈天侃地,时光打发得快,活儿也不耽误,几分钟便能端出十几张又大又白的豆食饼,拿到外面摊凉了再卷起,拿刀子细切成卷条再趁着太阳风干,这是迎接新年必备的另一道主食。在冬日里煮开热烫烫的豆食,就着糍粑、腊肉、香蒜,是很轻松开胃的早餐,能吃得人热汗直冒,全身都跟着温暖起来。
年来了,就这样悄无声息。虽然是冬天,但村里蓄积了一年的池塘这个时候该见底了,那样的日子通常是队长提前去各家打了招呼“明天干塘,留人分鱼”,第二天各家的主要代表们便早早地去忙碌起来,在池塘的排水口架起水泵开始往外抽水。到近中午时分,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见底了,这个时候,大人小孩们都带了鱼网围了去,从第一只受惊吓由水面蹦起的鱼儿开始,满塘都是白光闪动跳跃的影子,鱼为人惊,人被鱼吓,水花四起、泥桨飞溅……在鱼儿的惊吓逃窜与人儿的兴奋捞捕中,这样一场大战开始,一直持续到泥干水尽与筋疲力尽。村子里有两口塘,记忆中村人两路分兵,一处会合,当所有的鱼儿悉数都捞了起来,人们把还在活蹦乱跳的鱼儿堆在一起,然后以鱼的大小个儿逐堆分发,最后按各家人口多少论股抓阄拿鱼。笑逐颜开的乡亲们抬来大桶大盆装鱼,满载着沉甸甸的丰足喜悦回家。洗鱼、腌制、晾挂,或在冷风口处挂上几天,就该拿它们入年宴了。
母亲的年宴常常都是那样丰足,她与父亲像变戏法儿一样会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一整天,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油煎、烹炸、腌制……,她最得意之作是做鱼丸,通常是她还在忙碌,第一锅白腾腾冒着鱼肉与葱姜蒜香气的鱼丸便被我们抢食一空,母亲便又开始发第二锅、第三锅……,做到最后,我们都吃得再也吃不下任何其它,在我们的肯定与夸奖中,母亲一直在笑,馋孩子。
打我记事开始,我们家的小年饭总是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小时候常常是还在睡梦中,便被父母亲叫醒催起,等揉着睡眼走出去,满桌丰盛的菜肴立即将我们彻底唤醒。吃饭之前,父亲通常会给九泉之下的爷爷奶奶祭奠表达哀思,我们也满怀虔诚给父亲心中最怀念的人磕头祝拜。化完钱袱后,父亲的才像完成心愿一样脸色开朗。他与母亲招呼着我们还有叔伯婶娘他们一起吃这顿团年饭,大家说说笑笑互相举杯祝愿,所有的话儿都被桌上那条不可食用的“听话鱼儿”听了去,等新的一年,它该是更美好的吧!通常这样的年宴会一直吃到黎明时分,终于都酒足饭饱,在征得同意可以离席时,父亲会第一个打开门并说上一句“开门大发”,然后,我们才可出得门去。母亲开始收拾,父亲提出笼子,磨刀霍霍向鸡仔。从小到大,年三十夜里必定会有母亲精心炖制的土鸡汤一道。
大年三十转眼就到了。白天父亲出门去配回了该办的年货,母亲则提前将家里的卫生清扫一遍,我们也在一边帮忙听差。等到下午时分,父亲回来,我们要开始准备春联了。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在柜子顶上卷了很厚的一叠彩纸,他会用它来剪门贴或在元宵夜给我们剪彩灯贴花。在他的指点下,我们都争抢着剪彩色的门帘贴儿,漂亮的双喜字坠在下面,一排一排地贴起装饰着家门。早些年的时候,父亲还喜欢自己拿毛笔写春联儿,虽然他的书法实在不敢恭维,但他自己写得开心得意之极,于是我们也似懂非懂地跟着欣赏,拿它们大大方方贴在门上,与人来观。后来的一些年里,父亲再也不写春联了,全部改由买来的,字迹端正漂亮很多。
大年三十的灯火,是那样亮堂。家里所有的灯都必须打开,整晚地亮着一直到黎明太阳升起,这样的亮灯日子会持续三天。从记事起,每每大年三十的团圆夜,全家人的活动都是吃完鸡汤出去燃放烟花鞭炮,我们则是又怕又爱地尽情嬉闹。闹够了就围坐着电视机前看晚会节目,父亲忙着摆点心和水果,然后掏出崭新的压岁钱来,一张一张地分给我们,母亲则拿来新衣给我们,吩咐明天起来时换穿,感觉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幸福与美好!三十的晚上,窗外的村落灯火点点,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都有着温暖如春的故事。父亲后来会守夜到零点,我们则在玩闹够了后睡去,又被夜半迎春接福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醒。年,它就真的这样来了。
大年初一,记忆中有些日子会是雪后的天气,然而寒冷也消灭不了人们的热情。我们一早便穿上新衣,吃完早饭后便成群结队去村里拜年,这是一年里全村人最客气与最联系的时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祝福与笑意,见面都作吉祥话儿迎来,新年好啊恭喜发财。初二、初三……一直到十五,这年都不算完,父亲这边、母亲那边所有亲朋几乎都会聚聚吃吃喝喝来来往往,年关是最热闹的时候,是一年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年头的开始。
到了初八出门的人便多了去,记得母亲常常说了句话作“七不出八不归”,这个时候,做生意,上班工作的,远行的,很多都选在这一天出门了,沾着喜气的兆头,满怀新一年的热烈期盼远行,希望带回更加丰盛的来年。
而这个时候,村里年关热闹的重头戏也跟着拉开了序幕。在风俗里,家乡各村队总会隔三岔五年地此起彼伏迎出龙灯来。于是,几乎年年正月里都能有这样的场面,无数村人举着威风庄严的龙灯徐徐出来了,他们着队服,指挥有序,组织有方的展开了这样一番巡游。接下来的日子里,锣鼓喧天,鞭炮震耳,闹它个几天几夜都不停歇。在大家的眼里,龙灯是吉祥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