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八大处

登八大处

谁家散文2025-04-22 02:31:30
来北京出差,终得一日闲暇。见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便决定独自去西山八大处爬山去。八大处我过去去过许多次。那是二十八年前,我在部队搞报道,经常去八大处往《战友报》社送稿。那时的八大处周围还都是农区,到处是
来北京出差,终得一日闲暇。见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便决定独自去西山八大处爬山去。
八大处我过去去过许多次。那是二十八年前,我在部队搞报道,经常去八大处往《战友报》社送稿。那时的八大处周围还都是农区,到处是村庄、农舍和果园。如今变化真大,高楼大厦淹没了所有的乡土气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当年往报社送稿,都要经过八大处风景区。可是为了发稿,经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喜欢旅游的我,竟然没去八大处看过一个景点。
今天来到八大处景区,算是了结了我的一个夙愿。看了看主要景点分布图,才知道八大处景区大着呢,一天也看不完。我决定趁天凉快,先爬卢师山,看八处的证果寺。
沿石阶山道东攀三公里左右,终于来到证果寺。古刹证果寺初创于唐天宝八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京城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古寺坐北朝南,殿宇分为三组,中路由南向北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和三世佛殿。东部是方丈院;西部是秘魔崖和其他附属建筑。山门左近是一方深池,青师围砌,宽广丈余,名为青龙潭。青石券顶,额镌“阿褥达流”四字梵语,意为能觉知一切真理。潭中清泉溢出池口,用手触摸,冰凉可人。
过石门是一宽敞庭园,园内翠竹千杆,生机盎然,竹旁是一座名为“环中环”的青石假山,雄奇浑厚。复沿曲径北行不远,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黝暗巨石横空斜出,状若怒狮之口。这便是饮誉千秋的秘魔崖了。秘魔崖上的题壁诗原不下百余首,皆为鸿儒绝唱,然却终为风雨所磨蚀,唯余翁同和、宝竹坡及林琴南等聊聊数首。
每到一个景点,我都按耐不住激动,拍下了一张张优美的照片。从卢师山下来,我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了。于是便决定,乘索道上八大处的最高峰,去七处去看宝珠洞。索道上鸟瞰森林幽谷,倍感清凉惬意,耳目一新。从索道上下来,迎面就是关圣帝君庙。庙堂三间,前拥抱厦。因高踞山巅巨岩之上而越显的高峻突出。过关帝庙南行数步,便是著名的宝珠洞寺院了。
宝珠洞寺院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可见一天然巨石赫然路旁,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珍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所以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说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
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的极佳处。出宝珠洞南门,登临翠微山顶确可得“绝顶远眺”意境。紫禁城楼、永定河水、央视电视塔、翠微山脉可尽收眼底,万千悠思也尽可随云而去。
乘缆车准备下山时,意外得知六处香界寺就在附近二公里处。于是我决定去香界寺。一路山路崎岖,森林茂密,幽谷跌宕,好景美不胜收。我一边拍照,一边拣石头,早已忘却了疲惫。见森林深处有一高大古树,便深入拍照,返身却发现树枝上盘有两条花蛇,吓出了一身冷汗。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香界寺的建筑从山门到藏经楼,依山势顺坡而建,前後六个院落、五层殿堂,殿宇宏大、门户重重。一进寺门,有石台阶,长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就到大乘门。有副楹联:“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风卧白云。”把这里的幽雅一语道尽。寺的规模很大,过去是帝王游山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寺里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的“行宫”和“藏经楼”。现存建筑多马明清遗物,寺院以藏经楼为中心,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钟鼓楼,东边是乾隆行宫。中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两旁有十八罗汉彩色塑像。行宫上层设皇帝宝座,对面大厅悬乾隆亲题“缘净平毕”匾额。藏经楼主楼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左楼为禅堂、厨库;右楼内供奉着历代住持传贤牌位百馀个。藏经楼前庭院宽敞,院内栽种了牡丹、芍药、丁香、木槿、樱桃、紫藤罗等珍奇花木。最为珍贵的是一棵明代所植玉蔺花,高与楼齐,花开时节,馥郁满庭,相传是明代所植,为八大处中仅有的一株。殿东乾隆的行宫,规制与寺院不同,规模宏壮,点缀极佳。前厅前面有眺远斋,我放眼远望,心胸豁然开朗,京西的峰峦、平原、绿树、云烟,尽收眼底。
香界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藏经楼院里那两株七叶树。七叶树是菩提树的一种。据传是西藏移植而来,弥足珍贵。我在树下,拍了许多七叶和七叶果的特写。
美景是不能一次看完的。干什么都要留下一些想望。累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便恋恋不舍地乘览车下山。心里暗暗决定,择时再来八大处,游一、二、三、四、五处。
再见,美丽的八大处。
再见,美丽的西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