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情

竹之情

同心敌忾散文2025-08-18 03:36:30
博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文学网站——《竹海之都原创文学》。竹海,这两个字就像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兴趣自然而生。按博友提供的网址我进入了网站页面,页面一开,墨绿的竹子背景就映入眼帘。竹子,永远让
博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文学网站——《竹海之都原创文学》。竹海,这两个字就像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兴趣自然而生。按博友提供的网址我进入了网站页面,页面一开,墨绿的竹子背景就映入眼帘。竹子,永远让我感动,永远让我欣赏,永远让我喜欢的不够。看着墨绿墨绿的竹子,我不知不觉深深的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
还是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很喜欢竹子。我家周围长满了竹子,有毛竹,牛竹、慈竹、斑竹等。小的时候,和哥哥们,和邻居小朋友总在竹林中奔跑,嬉戏玩耍。大一点后就学着大哥哥们,砍来慈竹,去其枝叶,按竹节断开,放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用刀消出接口,将竹筒依粗细顺序连接起来,在最细的一端接上小指粗细的吹口,消出斜口,破出夹缝,加上一篇竹叶,一只两米左右的“长号”做成了。用劲吹起来,发出“呜!呜!”的长鸣,像火车的汽笛。一种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自觉快乐无比。除了做号,还做笛,哨、抢、弓箭等等,竹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竹林就是我童年的乐园。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有病了,治疗母亲病的药物中,有一样不可缺少的配药,就是水竹瓤。每当母亲的病情发着时,我就要同哥哥去野外寻找水竹。寻来水竹,去其青后,用玻片刮下内层的白瓤,与犀牛角末一起煎水,给母亲吞服,母亲的病情就会马上好转。四十一年了,一直就是利用此方法使母亲的病情好转。水竹与我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水竹,我母亲的病情就可以好转,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我们全家就是幸福。水竹成了我家的救命竹,幸福竹。
那时候,外公就住在乡下一个叫做“竹林弯”的地方,那里人家不多,有四五户人家,背靠山梁,面对层层梯田,房前平坝和屋后山上都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真是名副其实的“竹林弯”。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外公家,因为那里有特别多的竹子。每到寒暑假我就要去外公家,一呆就是一个假期。在外公家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天天在竹林里玩耍。每当风吹着竹叶“哗啦啦”响个不停的时候,我总要竖起耳朵静静地聆听着风吹竹叶的声音,就像听永不停息的民间音乐。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吹竹叶的声音,蟋蟀的“蝈蝈”声,田间青蛙的“呱呱”声交汇在一起,好像贝多芬的交响曲,震撼着一颗童稚的心房,久久不愿入睡。
秋天来了,竹叶落满一地,大人们将竹叶归扫在一起,堆成堆,点火焚烧,用其灰做农家肥。我和邻居几个小孩玩跳火堆,由于我还小,一下子没跳过去,跳进了火堆,烧伤了双脚,尽管这样,我还是没有埋怨过竹子,也不恨竹子。咬牙挺着灼热的疼痛,养好伤后又钻进了茂密的竹林,在竹林中痛快的玩耍。
小时候,只是喜欢竹子,但为什么喜欢,说不上来。随着长大一些后,无论是走道经过竹林,还是散步在竹林间,才开始慢慢的体味起竹子来。
人们往往用“嘴尖皮后腹中空”来形容“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我对竹笋却有另一番感受。每当春季,就会在一夜之间不知不觉的发现竹林中,在老竹根下,一个又一个的尖尖冲破板实的泥土而出,这就是竹笋,她是那样的坚韧不拔。从此就开始迎风傲雪,迎天而生,冲天而长,任凭你风吹雨打,烈日嗮,哪怕在初期要脱掉一层又一层的“皮”,竹子总是一节一节地向上成长直到与天一样的高。
后来,慢慢开始领悟到“岁寒三友”为何有竹的含义来。难怪郑板桥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领悟到郑板桥为什么对竹子是那么的钟情,是那样的痴迷。
竹子虽然长得高高在上,人们总要仰头望梢,不过你看竹子的头,总是低着的,又不免使我想到竹子总是那么谦虚,尽管高高在上,也总是低垂着头。人生就应该像竹子那样,身处低微时,不要自卑自贱,要自信,像竹笋那样的坚强,就能冲破压抑自己的厚土,迎风敖雪,茁壮成长。当长大后,虽然高高在上,也要像竹子那样,谦恭的低下高傲的头,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才能得到人们的称赞。有一句话说的好:“做事要高远,做人要低调”。
我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告老之时,一定要在南方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去处,盖一陋室,在陋室的周围种满各种各样的竹子,与竹相伴后生。因为,竹子使我情有独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