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悟空形象的二元旨趣
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吴承恩写下这样一条回目: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里面有四个字:源、道与灵、心。源与道可以看作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属于彼岸世界;“心”体现了此岸世俗的个人视角,呈现天马行
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吴承恩写下这样一条回目: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里面有四个字:源、道与灵、心。源与道可以看作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属于彼岸世界;“心”体现了此岸世俗的个人视角,呈现天马行空般的心灵自由,《西游记》回目里频繁出现的“心猿”一词是对这一观点的绝佳注解,猿猴就注定要上蹦下跳,与规矩和秩序绝缘;“灵”字表明孙悟空形象对世俗顽猴的坚决否定,体现横空出世、超凡脱俗的精英品格,当然,这种精英品格是针对其内在精神而言。从吴承恩本意来看,孙悟空形象的社会身份无疑是世俗大众的,体现与天庭统治阶层的二元对立。吴承恩在虚构的孙悟空这一形象里,体现出对立的两极,在故事的起始部分,孙悟空显然是绝对自由的,它任性妄为,不受人礼拘束,对阎王阴司之事竟横加干涉,甚至罔顾天庭统治秩序,和玉帝讨价还价。到故事的结尾,孙悟空形象体现了对佛法的无奈皈依,毫无猴气可言。孙悟空形象的心路历程体现出造反失败,遁入空门,最后从佛教寻找精神寄托的典型农民起义英雄形象。吴承恩所处的嘉靖朝是一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病态社会,那是一个催生香艳淫秽的《金瓶梅》的明朝社会,所以吴承恩在小说开头借悟空之眼,大言“世人都是为名为利,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吴承恩显然不满意这样的现实,他一定要超越平常的生活,体现一种超人间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在孙悟空形象上的体现,就是孙悟空对永恒和长久的追求,这无疑是一种形而上的高尚品格。孙的授业恩师问他愿习何道,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专业”,连说了四项:术、流、静、动四门,术者反面是道,流者反面是源,显然它们都不是根本性的东西,静与动也都是一般道家的修练术与房中术。孙悟空都不愿学,为什么呢?因为他想要的是长生,不是世俗的钱财、高薪的工作、吃饭的家伙,甚至也不是一般道家所追求的内在精神的逍遥自得。他要求的是长生!这让我想到了吴承恩坎坷的一生,仕途的失意让他对科举功名心灰意冷,转而投向“立言”,想通过自己的一枝生花妙笔写出不朽名著传诸后世。这也是一种长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孙悟空形象是吴承恩笔下唯一的主人公,唐僧与八戒只能降到配角的地位。八戒之呆衬悟空之灵,唐僧死守教条、刻板不知通变,已成为一具填满佛法的僵尸,悟空机变而爱憎分明,武艺高强,勇挑重担。他们的组合是成龙电影警察故事里强悍下属与无能上司的古典版本。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超越世俗的强烈终极关怀,竟然由一名泼辣的猢狲发出,实在是让人深思又惊叹。在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里,猴子一向代表了一种非常世俗的形象,在那些街头耍猴的把戏里,猴子总是做些粗鄙、惹人发笑的动作,而一个人在受到欺侮后,也常常愤怒的说:你竟把我当猴耍?可见猴子地位是低贱的,谁都可以把它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与猴子对应的是虎,虎给人一种威严凶猛、不容侵犯的印象。伟人也说,我一半是虎,一半是猴。可见它们确是对立的两极。吴承恩用一只猴子来作故事的主角,实在是对世俗之人的一个绝大讽刺:你看,一只粗鄙的猴子尚且追求永恒的长生,你们这些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徒,哪一个配披一身人皮?
孙悟空是一只猴子,身上无可争议的具有猴性,所以刚从祖师那里学来一点皮毛,就变作一棵松树,在众人面前卖弄,并炫耀是自己“昼夜殷勤”学艺的结果。祖师看到它身上的猴性,认定它将来必闯大祸,遂逐出师门。果然,那猴性已融进灵魂里去,它先摆平了家乡花果山附近的大小妖魔,然后在龙王、阎王那里又惹事端,后面大闹天宫,犯下深重罪孽,甚至在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后,依然猴性不改。
孙悟空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它在平常琐碎的生活里,领悟到人生的无常,遂立志潜心,苦苦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飘过两座海,又翻过一个洲,历经八九余年千辛万苦,方才得遇恩师,又在门下打了七年杂役,终于有幸窥得门庭,修习长生不老之道,渐渐学到通天的本事,为将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打下成功的基础。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向西,在无量佛法的万丈光芒下,几乎取经途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先天的原罪。这类似西方基督徒的原罪说,人一出生就是有罪的,你活在这个世上就是在赎罪。到得西天之后,如来历数师徒所负罪过,唐僧的罪行是“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按封建官员惯有的说法是“藐视本官”,嫌犯只有主观的恶意,并没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思想竟也可以定罪!八戒酒后调戏嫦娥,这是如来眼中的大罪。其实调戏妇女何罪之有?按一般的嫖娼也只是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尚未触及刑律,顶多拘留十天半月。在一些已婚族群,调戏妇女实属司空见惯,而妇女们多能接受或窃喜也是有的,甚至于主动调戏男人。从这个角度看,八戒实在是冤!沙僧在蟠桃宴会上打碎了玻璃盏,常识告诉我他只犯了一个小错误。白龙马违逆父命,那更算不得什么罪过!一般人家父子不和,乃是人这常情。唐僧、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几位罪行轻微,孙悟空呢?他不该向龙王借东西,又勾掉阎王的生死簿,还扰乱天庭蟠桃宴会,这是什么罪行呢?其实邻居之间借点东西、互通有无也没什么,只有伪善而可鄙的封建士大夫才会背后告人阴状,而当面奉承!所以孙悟空借人家东西没罪,错在不识人心。至于勾销生死簿,实乃一般得仙了道之人的正常反应,试问你学得一生本事,阎王还要取你性命,你肯定是要造反的了。孙悟空自然是在黑白无常取命之时,要进行毫不犹豫的正当防卫的了,这有什么罪过呢?扰乱蟠桃宴会?没听说哪一国刑法上说,把一个王亲国戚举办的PARTY搅乱了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这事儿说到底是孙悟空不懂得天庭统治阶级的游戏规则,人家给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齐天大圣,他竟然以为是多大的官。孙悟空的行为在文革里可以勉强扣上一个反革命罪,而在正常的法治国家,这些行为本应纳入道德范畴。按天庭如来的高标准,我们世间芸芸众生生来到世间都是有罪的,难怪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取经路上,都在承受无边的苦难。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独孤皇后的“一夫一妻“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