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落
李斯,战国末楚国人。李斯的功勋可比尹伊,管仲,只是为人不慎,声誉被自己搞的一塌糊涂。司马迁仅将其列入列传一类,褒贬自然明了。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分析
李斯,战国末楚国人。李斯的功勋可比尹伊,管仲,只是为人不慎,声誉被自己搞的一塌糊涂。司马迁仅将其列入列传一类,褒贬自然明了。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分析其根源,却与一般人的议论不同。不然的话,李斯的功绩倒可以跟周公,召公并列了。他作为法家最后一个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的确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虽著述不多,但致力于实践,是个同商鞅一样的实践派。可惜的是,他没能够善始善终,最终将法家引入了歧途,成了法家的破坏者和倔墓人。
秦朝建立后,李斯在文化和政治的层面,作出了几件违背法家精神的事情:
首先,建议秦皇“焚书坑儒”,剪除百家,独尊法术,消灭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这次焚书,比商鞅时更甚,更无情。目的只有一个,用此方法愚弄百姓,实行愚民政策。但他忽视了民众的发自内心的斗争本性和集体抗争性,忽视了“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的民众法则。陈涉虽未习《诗》《书》,却一样揭竿而起,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法家作为法家的推行者,应“谨奉皇帝法令”,而李斯却在沙丘与赵高参与了“弑长立幼”的政治活动,这违背了法家的基本精神和准则。从这一个事件中,李斯彻底蜕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政客,而不再是一个法“家”,也根本没有资格称为“家”。从此,他没有了高尚的信念,没有了高深的境界,没有了阔大的追求,剩下的只是个赤裸裸的利益的自己。
到了秦二世,李斯并未将商鞅,韩非等法家苦心经营的学说给予充分的人文的关怀,而是彻底沦落为帝王之术。他建议二世推行严刑峻法,将一切异己思想铲除,当然,这是为了保全自己,使自己更稳的坐在宰相的宝座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可以阿谀奉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灵魂出卖。其实他很清楚,既然二世的哲学是及时享乐,那好,就让他尽情无度的享受自己的短暂生活吧。为了取悦二世的残忍,他把法家推到了又恐怖又可笑的境地:“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重者为忠臣”。于是,朝廷内外,“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看到此情况,二世皇帝连声叫好。
李斯的政治活动,完全成为一种非道德的,极端反人性的。还记得,在毕业典礼上,他告别老师荀子时说的话:斯闻“得时无怠”……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大于贫穷。还能想起,早年给秦皇担任近臣时,献出的“买士杀士之计”,凡为他国所用的人才,建议秦王说,“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恐怖的暗杀活动,恐怖的思想。或许,李斯在恭维奉承二世的时候,心里也在想:天下是我给你父亲打下来的,我也有权利毁掉它!
可惜的是,他毁掉的不仅仅是法家思想和秦王朝的江山,更是毁掉了自己的生命和人格。
机关算尽聪明自误的慨叹
——术能败人,亦能败己的李斯
鸩杀韩非后的二十五年,李斯也遭到同等的下场。冥冥之中的韩非是否会喜极而泣?亦或高兴的手舞足蹈?李斯在被杀之前,只是哀伤的对自己的儿子说:牵着小黄狗出城门追逐狡兔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可谁又敢断定他此时没有想起二十五年前鸩杀韩非的那一幕呢?
本是楚国人的李斯,跟随荀况学习帝王之术,同学中自然有韩非。学成以后,先依附于秦国宰相吕不韦,不久,见宠于嬴政。可是,秦国的本族势力突然掀起了一场猛烈的排外运动,李斯的地位岌岌可危,非秦本国的族民都被列入驱逐的对象。李斯毅然上书,力挽狂澜,平息了这场排外的运动,打击了地方势力的保护。众多的中原贤士纷至沓来,奠定了关中坚实的人才基础。
秦王的急切吞食六国,李斯倾注了毕生的才学,参与谋划,帝国的大厦终于筑起。盖世功劳,可比尹伊,管仲。始皇行古代天子巡游,封禅之事,仅取其形式,并不以体察民情为分,专以歌功颂德为能事,足迹虽踏遍大江南北,威风赫赫,于国何益?焚书坑儒,专以法家为力,害民伤残,株连治罪,百姓侧目。经多年战乱,却不休养生息,调拨人口大兴土木,徭役捐税多如牛毛。
李斯的眼中,先个人之乐为乐,后天下之忧而忧。贪公卿爵位,图世代荣华。秦皇之死,参与策划沙丘之变,胡亥为帝,扶苏死难。阴谋之术达到最高潮。然而高潮之后必是低潮,这是定律。善玩法家之术的自有更强者,赵高小儿虽为宦官,亦是法家中的顶尖阴谋人物,沙丘的策划便是他的杰作。李斯的一切本领,尽在他的眼中,心中。二人同为法家的“术”派,不以学术为争端,而终以争权夺利为厮杀的目标。
呜呼!倘若李斯以“法”帮始皇夺取天下,而以“法”为主,“礼”为辅治理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举贤任能,匡正社稷;在天下大一统之后,效仿范蠡,功成身退,隐于明山秀水。若果真如此,李斯之功,恐与周,召同列矣。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女人的傻问题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评价的缺失与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