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中国知识界的几多几少
排位第一的非“家多专少”莫属。据统计,中国的“专家”数量可能世界最多,然而,真正专而能家的,少之又少。政府决策常常征询专家意见,可是,决策出来,无法执行,只好半途而废,所谓朝令夕改者,考虑不周所致也,
排位第一的非“家多专少”莫属。据统计,中国的“专家”数量可能世界最多,然而,真正专而能家的,少之又少。政府决策常常征询专家意见,可是,决策出来,无法执行,只好半途而废,所谓朝令夕改者,考虑不周所致也,何以如此,“专家”不专是其根本原因。大桥垮塌、楼房歪歪,责任自然在“专家”,虽然施工也是问题,但设计与监理却是主要方面。“专家”不专,导致具有世界最多“专家”的国家,每年仍然不得不“引进”专家以提高总体专家的平均水平,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文学方面则是“家多作少”,出了一本书,俨然以作家自居,然而,他多数时间用来巡回讲演、或者做电视主持,而很少用于“作”,因为一旦出名,“作”便毫无意思,累且不说,有时候还会得罪人,并涉嫌“敏感”,钱还少。所以姑且不作,利用“作家”名号,捞点实惠要紧。
“师多大少”是中国知识界另一特色,表面看,似乎中国正处于“盛产”大师的时代,可是,许多“大师”们却始终“大”不起来,不是因为其他,还是名不符实所致。读了本“论语”即成“国学大师”,因为在中国,目前70岁往下的人,能够读下“论语”的,实在少之又少,好歹能够读,于是便成“大师”,其根底,竟不如一位民国的私塾先生。这样的“大师”能够“大”起来倒是怪事。习字没几天,成为“书法大师”,凑合了几首曲子,成为“音乐大师”,看似“繁荣”,实则误国。
“星多明少”在中国演艺界已经蔚然成气,号称“明星”,实则没有光,黑黢黢、暗忽忽,关了灯,什么都没有。仅仅依仗漂亮脸蛋,或者遵循“潜”规则上位,便以“明星”自居。中国大地好象“明星”全面爆发,看得见光亮的却少之又少,原来多是不发光的星。
“名多著少”,在无论是“家”还是“星”前,一定会有“著名”的前缀,但是往往人们只见名而不见“著”,因为著者铸也,没有辛勤的劳动、没有日积月累的经验,难以铸也。不过,已经著名了,便不必特别在乎那“著”了,反正我名已著,具备了捞金的身份,挤进了“大捞”的行列,不捞白不捞。就连某“著名的”经济学家,也要生生地去做娱乐节目,因为实在怕浪费了“著名的”仨字。
“名多著少”倒也罢了,偏偏有那“名多人少”的可怕现象。现在,中国大地名人遍布,各行各业都有名人,各行各业也大都以有名人自豪。岂不知,他们中多数有名无人。名是出了,但是人却没有做好,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人。生活腐朽、作风下流、徇私舞弊、欺男霸女,无恶不做,哪里是人,纯粹个痞子。
最后,不得不提目前时兴的知识界所谓“才子佳人”评选的恶习。但凡是个文化人,长的有那么点摸样,便男的才子,女的美女起来。依我看,脱不了“子多才少”“女多美少”之嫌。比如某位80后,被评为现代才子,声誉竟然在苏轼之上,先是奇怪,后来大悟,原来,赞美现代才子的,多没有读过苏轼的“大江东去”。我想,如果耗子选美,一定是老鼠。文盲选秀才,跑不了小学生。现代的才子多托那群缺知少识家伙们的福,难道另外还有其他解释吗?现代的所谓“美女”,上了这个床,还没下来,便又考虑上那个的床,毫无廉耻可言。其实,她们多应该做貂禅或西施那类“美女”,即解决了她的性福问题,还能够为国做点好事。
总之,我所试图分析的多少问题,仅仅个人意见,属于表面现象,是非曲直自有社会评判,公众理论。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