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春文学

所谓青春文学

龙蠖散文2025-09-08 18:38:27
所谓青春文学,依照小女子的思维,无非是一些风花雪月、感怀伤逝的情爱故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所谓的青春文学开始吸引读者眼球,特别受中学生们的大力追捧。于是一帮像我们这一代所谓的80后,摇身一变即成为作
所谓青春文学,依照小女子的思维,无非是一些风花雪月、感怀伤逝的情爱故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所谓的青春文学开始吸引读者眼球,特别受中学生们的大力追捧。于是一帮像我们这一代所谓的80后,摇身一变即成为作家或称新代写手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青春文学这一名词近来随着韩寒、郭敬明、明晓溪、张悦然等一批八十后少年作家的走红也实实在在地“火”了起来,而这些作家中的作品大都可归于所谓的青春文学。
究竟怎样的文字才能被叫做青春期文学呢?这一点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各类调查中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青春文学被特指为80后作者所创作的,且完全面向同龄读者的那些作品。但有一点不难看出,青春文学贴近中学生,青春生活是它们的内容,而流行则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
近两年来,几乎所有的书商也都把目光瞄准了青春文学,可以说,在励志图书市场前景正在变得越来越暗淡的情况下,而青春文学却成了图书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走进图书馆,学术图书已经不多,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又一本的青春小说。而今,像前面提到了几位作家显然成为畅销明星。
韩寒的《三重门》是我看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小说,如果从说故事的能力而言,《三重门》足够代表他了。张悦然的小说也只看过其处女作《樱桃之远》。看郭敬明的书要相对多一些,但自闹出所谓的抄袭风波之后便不再看他的书了,至今书柜里还存有他的好几本未自翻阅的小说。
青春文学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曾有部分中学生代表者认为郭敬明小说中的那些人物就像自己身边的同学们一样,说着大家熟悉的语言,做着大家平时做的事情,小说人物中的悲喜与他们的生活状态很接近,但是他们却经历不了那么丰富的人生,所以这些文字能带给他们一份真实的感动。
青春文学的流行,与其本身的包装精美也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小说中所传达的感情十分符合他们的心理,如韩寒的作品就表达了一种青春的反叛,郭敬明的则表现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忧郁与感伤。青春文学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出版商花费在装帧设计上的功力远远超过了对作者文字水准的要求,这一特点在书店尤显鲜明。那些摆在书店醒目位置、封面华丽、装帧精美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这些青春文学的读物。
一篇小说的出炉,往往是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心血结晶。而今,这些颇受追捧的所谓青春文学却不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流水线生产。据说一个新生代写手的身后就有一个创作团队,多者有编辑二三十人。这些人的任务是收集资料、设计故事、人物、框架等,然后作者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写作。据有关报道称,目前的所谓青春文学大都是在这种模式之下运作而成的,青春文学的写手也就是这样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文字,其作品质量也必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
对于青春文学何为盛行,为何一些负面的东西却仍然受到追捧,一位教师给予了让人深思的解释,说中学生们之所以喜欢那些刺激的情绪,恐怕与整个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对于刺激的承受能力在提高,但社会公共道德底线却没有随之降低,这就导致中学生对于那些本来是挑战道德底线的惊世骇俗的文字刺激感到习以为常。
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积淀,但像“青春文学”这种纯粹为了营造梦幻效果、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文化快餐”还是少看为妙。这是一位资深语文老师呼吁的。是的,一些青春文学对社会、对生活和对现状的描绘有时也会迷惑一些中学生,让很多阅读着青春期文学的学生沉浸并陶醉在这个由唯美的文字制造出的世界中,那里充满简单的规则和随心所欲的个性。如果他们都按照青春文学中简单的规则去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这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终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青少年读者是图书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主力,随着青春文学的走红,导致传统的文学作品受到冷落,那些鲁迅等真正的文学大家反倒被如今的学生们认为是老土、落伍了。难怪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无奈感叹,说现在的中学生并不是不看文学,而是对真正的文学作品有兴趣的学生却是越来越少。那是因为青春文学过于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会给中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使他们认为只有个人感情世界中的小情小爱值得他们去伤秋悲春,其它的都不重要,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
探求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类挑战自我,对于神奇未知世界的好奇,认识世界的心理动因,青少年正处于认识自我,了解世界的成长期,往往更容易对奇幻文学入谜,这是很正常的。最近奇幻文学的升温又是一次佐证,当业内人士还没有来得及对奇幻文学广阔模糊的外沿确定边界的时候,奇幻文学已经在图书市场销售看涨。
好的奇幻小说或青春文学对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想像力是有益的,但如果奇幻悬疑小说中过多的宣染恐怖、凶杀等情节,也会对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但愿中学生们应该放出眼光,多选好书,不要一味地沉迷在小情小爱、魔幻奇幻的氛围里,不知真实与虚幻的界限。
最后,我想说的是,真正能打动人的文字不一定非得狂放不羁,更不是无病呻吟。尽管本人也偶尔无病呻吟一番,但那不过是一种伪小资的写字方式而已,嘿嘿!

2007/12/17
标签
相关文章